
9月15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东风本田领导层成员调整。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不再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职务;原东风猛士总经理曹东杰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推荐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此次调整是东风汽车集团内部正常的人事轮岗,旨在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这是继8月广汽本田“换帅”高洪祥后,本田中国在30天内第二次对合资板块中方“一把手”进行技术型高管空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都是“懂技术、懂中国”的少壮派。
· 战将回归 一场关乎合资模式的战略转型

作为东风本田的早期建设者之一,曹东杰的回归战略意图凸显。公开资料显示,他于2004年东风本田创建之初就从东风商用车车身厂以东风派驻员身份加盟东风本田,历任焊装科科长、品质管理部部长、采购部部长、新车型中心中心长等职。2018年,曹东杰上调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出任战略规划部LCV项目总监,随后升任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采购和商品企划。在调任东风本田之前,曹东杰担任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在此期间,东风猛士科技先后推出了如猛士917蛟龙战甲、猛士M-HUNTER狩猎者、猛士M800星际战车,以及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猛士M817,成功推动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的建设与市场化突破。

伴随竞争加剧,东风本田销量持续下滑,今年8月,东风本田销量2.6万辆,1-8月累计销量20万辆,同比下滑27.6%。东风本田此次重大人事调整,正值这家合资车企面临转型挑战的关键时刻,如何提升销量业绩,推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是曹东杰首先需要考虑的。而曹东杰的复合型背景优势,兼具合资制造管理、自主品牌研发及高端电动品牌运营经验,契合东风本田电动化转型需求,懂平台、懂软件、懂中国供应链的人坐到决策前排,对于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有着重要影响。
· 曹东杰使命:2026年“电动反攻”与本土化突围

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超50%,自主品牌占据75%份额,合资车企燃油车基本盘持续萎缩,转型迫在眉睫。作为合资车企巨头,东风本田也正加速新能源转型进程,先后推出了纯电车型e:NS1、猎光e:NS2和插混车型,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矩阵。
而曹东杰上任后的核心任务首先是主导纯电平台车型落地。根据消息,东风本田将于2026年一季度推出基于全新纯电架构的“SUV+MPV”双子星,实现800V、L3级驾驶辅助及与国内头部OS深度融合。当下,东风本田方面确认,曹东杰已牵头成立“中国新能源战略室”,直接向本田技研工业(日本)总部汇报,首项任务即为2026纯电平台车型锁定本土三电及智能座舱方案。

业界还广泛期待其复制猛士经验至本田体系,将高端电动品牌市场化经验(如猛士917的豪华定位与用户运营)迁移至本田大众化市场;利用本土三电供应商替代部分进口部件,推动供应链降本。他丰富的营销经验,还可帮助品牌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聚焦造“中国市场客户愿意买单的产品”。
曹东杰的任命,反映出合资车企转型的两大趋势:一是合资企业决策权向中方倾斜,技术型高管“空降”,显示出日方授权中方主导本土化研发;而中国市场数据与用户需求,成为产品定义的核心依据。其二是“拿来主义”的终结,传统引进海外车型模式失效,需深度适配中国电动智能生态;合资车企必须建立本土研发团队,整合中国供应链与软件服务商。
东风本田官方表示,此次人事调整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整合股东双方资源优势,增强跨业务协同效应,持续且加速推动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战略转型。
东风本田强调,人事变动不会影响既定战略进程,东风本田将继续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新能源转型目标,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贡献力量。

曹东杰的回归,标志东风本田开启“以中国需求定义全球产品”的新阶段。正如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强调,“坚持造中国市场客户愿意买单的产品,快速提升营销体系能力”。从长远看,这次人事变动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合资车企不再满足于简单引进国外车型,而是需要深度融合本土需求,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曹东杰肩负的不仅是东风本田的转型重任,更是所有合资品牌能否在“电动化大决战”中存续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