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此举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贯彻《台州宣言》精神,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

吉利控股集团表示,此次合并旨在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成长性。极氪在豪华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与吉利汽车在主流市场的深厚根基相结合,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更强协同,提高创新能力,激发规模效应。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一个吉利”凝聚竞争力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等五大举措,核心是聚焦汽车主业、消除资源冗余。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吉利汽车始终将投资者和用户的利益置于核心位置,合并将开创多赢局面。我们将全力以赴,推动合并后公司实现更卓越的发展,为全体股东创造持续的长期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1,698辆,同比增长30%。新能源销量1,001,496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渗透率52%。二季度销量985,105辆,同比增长29%;新能源销量538,124辆,同比增长65%,新能源渗透率55%。吉利控股集团整车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稳超90万辆;上半年累计新能源销量已破百万,创历史新高,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规模化优势持续巩固,领跑行业转型。

极氪自 2021 年成立以来,凭借极氪 001 等车型在豪华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2024 年全球销量突破 12 万辆,但其发展始终面临两个隐性约束:一是作为独立品牌,与吉利主品牌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上存在 “同源竞争”;二是豪华品牌所需的高研发投入,单靠极氪自身规模难以持续。
因此,此次合并或许本质是让 “技术同源” 转化为 “协同共振”:极氪的高端基因可反哺吉利主品牌的高端化,吉利的百万级供应链规模能降低极氪的边际成本。
·协同效应从蓝图走向现实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吉利控股集团全体管理层清楚地认识到,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在品牌布局方面,吉利将继续强调差异化,打造四大品牌生态圈,强化在细分市场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在组织管理层面,吉利将以“两横七纵”持续推动组织融合和效率提升,遵循“业务在哪组织在哪,组织在哪人才在哪”的原则,通过清晰的品牌差异化策略与完善的产品体系构建,全方位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这一战略安排为协同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空间,蕴含着巨大的上行潜力,对吉利汽车和极氪双方的股东均大有裨益,是实现双赢的布局。通过战略合并,可以将极氪纳入吉利汽车更紧密的控股架构,打破原有独立上市可能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投入和潜在竞争,实现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网络及全球市场开拓等领域的全方位深度协同。对极氪的股东而言,他们将能够共享整合后产生的协同红利,以及吉利汽车在智能电动化、全球化拓展上的整体成长机遇,极氪本身的发展将获得更坚实的后盾和更澎湃的动力,其成长天花板被显著抬高。

吉利汽车在完成对极氪的收购之后,同样也将解决双品牌并行带来的研发重复投入问题。此次合并将重复研发支出,可以将更多研发资金集中投向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在合并后吉利汽车的采购体系规模将大幅提升,在包括动力电池、智驾芯片等领域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会更强。同时,通过技术整合还能降低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
·透过合并 看车企整合如何穿越“深水区”

在此次合并之后,也要避免“吉利化”削弱极氪的高端属性,以及如何在品牌独立与资源协同间取得平衡,将是吉利与极氪面临的关键挑战。
吉利与极氪的合并,亦可看做是车企的一种转型。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从 “单一产品比拼” 升级为 “体系能力较量”。比如特斯拉的优势在于软件定义汽车的全栈自研与超级工厂的极致效率等, “如何用组织效率打赢新能源之战”,是摆在所有车企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 18%,远高于传统车企的 5%-8%。当技术迭代速度从“年”压缩到“季度”,“分散作战”的传统模式必然被淘汰。吉利的 “一个吉利” 行动,本质是用组织变革适配技术变革:通过合并消除内部博弈,让研发预算向核心技术集中,让供应链向“规模最大化”倾斜。可以肯定的是,从行业视角看,吉利与极氪的合并,为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个转型范本:在新能源革命中,“大而全”不如“精而专”,“多元试错”后必须走向“聚焦突破”。当市场的天平从“机会红利”偏向“能力红利”,那些能把内部资源拧成“一股绳”的企业,才能在淘汰赛中笑到最后。这场合并的意义,早已超越“一个吉利”的范畴——它是传统车企向新阶段进化的关键一跃。
此次吉利与极氪的合并,旨在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成长性。这次合并远非资本市场的简单重组,它揭示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崇拜”到“能力锻造”的转型决心,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新阶段。以组织变革释放技术潜力,用协同效率换取创新空间,其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电动时代构建系统性竞争力的关键实验。当传统巨头完成转身,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图片来自网络)